2023年做的一个项目,被拉进了基坑监测群。不知道该说这个群有意思,还是该说这个监测单位有意思, 反正就是每天例行公事地发几张工地现场的照片,要么是跑尺要么是全站仪,还有就是上一次的监测报告。 监测报告是pdf格式的,刚开始的时候,还觉得这个监测单位挺讲究的,居然发的是pdf。

今天下午没事干,想起来好久没看监测报告了,因为早就把这个群的消息忽略了, 特意进去拉了一份pdf来看。这一看倒好,发现了一个小细节,整个pdf都没有页码, 页面排版也有肉眼可见的小混乱。于是,就看了一下pdf的文件属性,发现居然是使用wps表格制作的。 对了,看pdf文件,我比较关注背后的制作软件。

有了这个发现,前面说的2个小问题就有了答案了。wps表格在打印输出的时候添加页码, 这个可能不如word这种文字编辑软件来得方便,自然是懂得的人不多。如果刚好企业的要求不高, 或者是检查校对的人不够仔细,就没有人去特意为表格添加页码了。至于说排版, 表格的排版本来就是费劲的,排版根本就不该用表格嘛。

说到这里,其实就能感觉到,我们现在的工作方式跟有了电脑之前并没有质的提升, 区别仅仅是纸笔与电脑加打印机。21世纪接近过完1/4了,我们的基坑监测单位,专业技术服务型的企业, 一家在本地同行中算是中游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,居然在用这样一种原始的方式去制作监测报告。

这是能够反映出一些问题的,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行业存在的问题。 这个问题就是信息化已经流于形式,或者说,信息化一直以来就是流于形式的。

从表面上看,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两点,一是没有专用的工具软件可以用于生成监测报告, 二是没有做好office软件的使用培训。更深层次的原因,应该是没有动力去搞定这两个问题, 反正可以通过wps表格而不是专用软件做出来,反正有没有页码都不影响监测报告的内容及其有效性, 何必要费时费力费钱去改进呢?

简单来说,费力不讨好,效费比不高,不划算。

基本上,大部分信息化都因为这种原因变成了流于形式的装饰了,没有做到电脑对算盘的替代, 弄出来的仅仅是在电脑上敲算盘。

可笑,可悲。

还有一个类似的。bim本来是一个伟大的想法,也是一种强大的工具,可以解决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, 在这片土地上楞是成了一个制作演示动画的工具。反正领导喜欢看动画片,bim到底还有其他的啥功能, 谁会在意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