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传递etransmit是autocad的一个老功能了,印象中,可能2008版就有了。在图纸集出来之后, 这个功能跟图纸集也做了深度的融合,能够很方便地对图纸集进行电子传递的操作。

电子传递的功能

etransmit

总的来说,电子传递是个很好的功能,能够

  • 批量更改dwg版本
  • 批量绑定xref
  • 批量purge
  • 自动包含字体、材质、外部数据链接、xref、光域网文件

能够想到的常见功能,基本上包圆了。

然而,很遗憾的是,这种包圆或多或少带着自以为是的“坐办公室”的心态,离生产一线的真实使用场景, 还是差一截。

autocad的“差一截”调性

这种离真实需求总是差一步的调性,在autocad里边有很多个案例。比如,

  • dwf
  • buzzsaw
  • 图纸集

从业快20年了,使用autocad20多年了,收到dwf文件的次数估计不超过10次。2010年以前,我还用过一段时间的dwf, 当时的用法是通过autocad的批量发布去自动打印dwf。后来,发现dwf阅读器都需要额外安装了,就不再使用这个文件格式了。 再后来,微软也把xps放弃了不再强推了,转而内置pdf虚拟打印机了,autocad也内置pdf打印机了。

buzzsaw我是从来没见到谁使用过的。

图纸集我是尝试着用过了一两回的,放弃之后,又尝试了一两回,最终终于放弃了。

很多东西,生产一线的理解与“坐办公室”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。想当然自以为是地推出一些功能, 必然会遭遇无人问津的局面。

对于电子传递的功能定位的猜测

回到电子传递这个话题。

电子传递最大的问题在于,它的功能定位出现了偏差,至少现今的环境下出现了偏差。

电子图纸的传递,无非3种情况:

  1. 原始dwg,包括xref及相关的字体等文件
  2. 绑定xref之后的dwg
  3. pdf

对于需要传递“原始”dwg的场景来说,使用git或者ftp可能是更多更好的选择, 为什么非要打包传递呢?

如果是传递绑定了xref之后的dwg,那么,就意味着是交付给最终客户,或者是类似于交付给最终客户的场景, 这种情况下,交付的dwg应该是与纸质图或者pdf“等同”的。也就是说,纸质图上有的它都有, 纸质图上没有的它也应该没有或者隐藏(关闭、冻结图层)。然而,etransmit却偏偏不支持自动执行lsp或者scr脚本。

对于能够直接传递pdf的场景,压根儿就用不上etransmit了。

所以,基本能得出结论,etransmit就是用于“原始”dwg的打包传递的。在当时那个年代, 这个命令确实能够提供很大的便利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互之间的协作问题。只是,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, 比如打包的字体文件依然得加入support目录,这一类的问题是文件、文件夹的组织问题。 解决了文件、文件夹的组织问题之后,使用ftp都比etransmit要好很多。 事实上,我也没听说有多少人真的用过etransmit,因为作用实在是太有限。

电子传递的不足

简单来讲,真实场景中的电子传递,它应该是能够在打包dwg文件之前,自动执行lsp或者scr脚本, 对dwg作类似于打印准备的操作,这样的电子传递功能才是有实用价值的。

不过,我猜测autodesk不添加执行脚本的功能是基于商业考虑,它完全做得到,因为很容易做到, 还因为它把电子传递都做成了单独的api库了。对了,这个库是activex接口的,叫做ATO